台灣時間昨天中午後,大多數進口美國汽車零件將被課以25%的進口稅,萬萬稅
https://edition.cnn.com/2025/05/03/...o-parts-tariffs
CNN —一般購車民眾往往不會思考汽車零件的來源,但汽車製造商卻必須面對這個問題
這也是為什麼即將於週六生效的新一輪汽車零件關稅—這次針對的是零件—可能比先前針對進口整車的關稅更嚴重地衝擊產業。
自美東時間週六凌晨12點01分起,大多數進口汽車零件將被課以25%的進口稅
先前的汽車關稅未波及美國製造的汽車,但這次不同。去年美國工廠生產的1,000萬輛汽車中,沒有一輛是完全不含進口零件的
對零件課徵關稅如今可能為整個產業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新成本——最終也會轉嫁到美國的購車者與車主身上。
「坦白說,從我看來,(零件關稅)對整體經濟的衝擊甚至比進口整車的關稅還大,」Cox Automotive首席經濟學家強納森·史莫克(Jonathan Smoke)在本週一次由汽車新聞協會舉辦的網路研討會上表示。
根據美國政府自己的估算,在美國汽車工廠組裝的汽車中,有超過50%的內容來自進口零件。但這些關稅並不會平均適用於所有這些進口品項。
例如,加拿大或墨西哥的供應商若支付工人每小時16美元或以上的工資,其產品就被認定符合《美墨加協定》(USMCA)的要求,這項貿易協定是在第一屆川普政府時期談成的
這表示大多數加拿大零件可免於課稅,但墨西哥的零件中符合條件的比例相對較低
此外,自上週起,在美國組裝汽車的製造商將能在一定程度上抵銷部分零件關稅,至少在初期如此
白宮表示,第一年內政府將依每輛車的售價,退還汽車製造商最多3.75%的金額,以抵銷零件關稅的成本;第二年退還比例降至2.5%,第三年後則完全取消。
但即使有這筆退款,根據CNN對政府貿易數據的分析估算,每輛車因新關稅所增加的成本平均仍可能達到約4,000美元
對一般購車民眾而言,價格上漲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顯現
通用汽車(General Motors)執行長瑪麗·芭拉(Mary Barra)週四告訴CNN,關稅將讓公司在今年面臨約400億至500億美元的成本,但她不預期汽車價格在短期內會有所變動
福特汽車(Ford)執行長吉姆·法利(Jim Farley)則在週三告訴CNN,公司將延長其「員工價格」優惠至7月4日。
但美國民眾仍會在其他地方感受到價格上漲,例如汽車維修廠。
「零件關稅將導致維修與保養、保險費用的通膨上升,這會影響每一位美國人,而不只是那些考慮購買進口新車的人,」強納森·史莫克(Smoke)表示。
所謂「全美國製」的汽車根本不存在
近期針對零件關稅規則的更動意味著,任何一輛在美國組裝、其零件中有85%符合《美墨加協定》(USMCA)標準的汽車,基本上可免於課徵關稅。
問題在於,根據美國大學(American University)科戈德商學院(Kogod School of Business)退休教授法蘭克·杜布瓦(Frank DuBois)的分析,實際上幾乎沒有任何車輛能達到85%的門檻。
這是因為汽車製造商數十年來一直將北美視為單一市場,零件會多次跨越美加與美墨邊境,過去幾乎不受任何關稅限制
杜布瓦(DuBois)表示,判定哪些零件實際上算是「國產」也非常困難,甚至要細緻到機油與防凍液是從哪裡來的這種小細節。
除了來自加拿大、總額達192億美元的進口零件外,大多數其他進口零件都無法獲得豁免。
例如,墨西哥去年向美國出口了價值825億美元的汽車零件,是美國最大進口來源地,但其中只有少數被視為「符合美墨加協定(USMCA)規範」,因此大多數都將被課以關稅。
如果目前的汽車零件關稅(以及針對中國商品的其他額外關稅)去年就已實施,總成本將高達約600億美元。即使考慮到本週公布的退款政策,也只能將該總額降至400億美元。
史莫克(Smoke)表示,這項零件退款措施只是「讓一個糟糕的情況變得沒那麼糟罷了」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台灣去年8/1國產化汽車零件新規逐年提高20%30%35% 未達是直接不能上市或下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