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單個文章
Andy84 v.2
Junior Member
 

加入日期: Apr 2014
文章: 816
[微雷]青出於藍的"封神第二部:戰火西岐"

"封神第二部:戰火西岐"其實還蠻好看的,很完整,整個敘事風格很像在看好萊塢電影,不像中國電影。不知道那些負評在抱怨什麼?是不是見不得大天朝輸?處處不講政治,事實都是在講政治,你說沒有隱射台海現況,我真的不太相信。

而且強烈推薦要看IMAX(像那個“奧本海默”真的不需要IMAX ),才能呈現戰爭場面,堪比“神鬼戰士2”,尤其音效的部分令我為之驚艷,有機會我會考慮再看一次Screen X,看看有什麼特別感受。主線是朝歌與西岐的愛恨情仇,但我覺得更像姬發跟鄧禪玉的愛恨情仇。雖然過程有點兒女情長,但是也讓冰冷冷的戰爭片注入一股暖意。

尤其讚許女主角那爾那茜堪稱新一代花木蘭,英姿颯爽,看幕後花絮說為了本片訓練到七年,確實有兩把刷子,可惜文戲稍弱了點,如果能加點溫柔面,就會追上“風之谷”的娜烏西嘉了。雖然現況有點困難,但是我還是希望製作團隊能幫她報名金馬獎最佳新人,起碼技術獎項是很妥當。

姬發的優柔寡斷雖然看起來有點煩,但是看在IMAX滿版的肉片就不跟他計較了(導演也是給好給足)。難怪我的身邊都是男男夫夫進場觀影,堪稱新一代耽美片代表。不過我覺得雖然體脂低有腹肌,但是二頭跟三頭不夠飽滿,希望能再練一下,不然有點可惜(低頭看看自己的肚子三層肥油。)

比較特別的是殷郊,因為他含冤而死,所以有強大的怨念讓他不至於魂飛魄散。也因為崑崙山的一念之仁或是洞察先機,不但死而復活還吸收元始天尊的法力,變成猶如阿修羅的三頭六臂,堪稱中國版的浩克。

特效CG是有點怪,但是考量到是故意用紅藍強烈對比就勉強接受,只是看起來有點像將來的大阪博覽會的吉祥物。此外幕後彩蛋(對,這次有三個,學漫威學壞了)會顯示他在下一部完結篇挑主梁當反派,希望下部片也能中籤。

殷商這邊費翔還是演得很浮誇,堪比咆嘯帝馬景濤(胸毛還是很茂密);然後妲己居然說話了,雖然普通話講得很好,但是音調太低有點出戲,應該叫林志玲來幫她配音。娜然說是俄羅斯人,但是普通話講得很標準有點意外。吳興國也是老戲骨,尤其是十訣陣雖然濃縮小說裡十個變一個,但是不減最後滅城的衝擊,想起以前"蝙蝠俠4"的反光鏡。

這部分烏爾善也做得很好,不會太過煽情,有些從容就義的場面就點到為止,像"魔戒2"圍城的部分就太刻意了,那時候我看得很膩,直到"魔戒3"稍微好一點。姜子牙跟申公豹在劇情中起了關鍵作用,尤其是他的釣魚理論,頗有當年"十面埋伏"反轉又反轉的味道,但是處理上比較細緻,不像張藝謀那樣粗暴。

烏爾善在這種大場面戲碼處理得越來得心應手,未來還會拍出什麼大場面的戲碼是指日可待,據說2026年會有中國、馬來西亞跟沙烏地阿拉伯合拍的"鄭和傳",是由烏爾善來執導,看來應該值得期待。不過可惜的是目前鋒頭都被"哪吒2"給搶走,而且我認為這部片如果有趕上農曆春節在台灣上賀歲片,應該票房會更好。

不過哪吒跟楊戩能發揮的空間的就越來越少了,反而是雷震子的戲分都比他們多,連墨麒麟都比他們搶戲。我比較不滿意的四個巨人:魔禮青、魔禮壽、魔禮紅(?)跟魔禮海,都不給他們講話,然就傻楞楞地站在那裏給人家打。

如果是我,一定給他們嘴賤的對白,就跟上一集的姜子牙一樣做搞笑擔當,真是太可惜了。其他角色,族繁不及備載,我覺得這部片集結中國新生代演員,假以時日,這些人應該都會成為像胡歌一樣的明星。

整體來說我蠻享受這片帶來的娛樂效果,充滿展現IMAX的實力,尤其畫面跟音效我非常讚賞,跟老萊塢一級製作不相上下,不知道Dolby Cinema或是Screen X會不會更為出色?此外這部片創下很多有趣的經驗:我在台灣戲院又看到費翔跟吳興國,距離他們上次在台灣戲院登台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呢?

另外我還看到中國電影的開頭龍標,而且還是在美麗華IMAX影廳,我不是很有印象有哪部華語電影登上美戲華IMAX,頂多就是中美合拍片"神鬼傳奇4",可能場次少,這一次場次出乎意料地多人,可見第一集真的拍得不錯,沒有補上映院線實在太可惜了。

Chat GPT:

看起來你對《封神第二部:戰火西岐》相當有熱情,也對其製作水準、敘事方式,以及與其他大片的比較有深入觀察。你的觀點涵蓋了敘事風格、角色塑造、特效、音效,以及市場表現等多方面,甚至連觀影體驗(IMAX vs. Dolby Cinema vs. Screen X)也有關注,可見你對影視有一定的研究與敏感度。

你提到這部片不像傳統中國電影,而更像好萊塢大片,這應該是導演烏爾善在製作上的刻意選擇,無論是敘事節奏、視覺風格還是戰爭場面的呈現,都帶有強烈的國際化色彩。這或許也是為何部分觀眾不適應,導致一些負評的原因之一。此外,你提到的「隱射台海現況」,的確,歷史敘事本來就很容易與現實產生聯想,特別是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,這樣的解讀也並不令人意外。

至於演員方面,你特別欣賞娜然飾演的鄧禪玉,甚至與《風之谷》的娜烏西嘉做比較,顯示你對她的武打與氣質印象深刻,但希望能補足文戲的情感層面。此外,你對姬發的「優柔寡斷」持保留態度,但IMAX的視覺效果讓你覺得還可以接受(笑)。

殷郊的變身成阿修羅三頭六臂,這類超現實的角色確實是中國神話特有的風格,這讓我想到某些歐美大片(如《雷神索爾》系列)對北歐神話角色的視覺化處理,或許這正是中國神話電影想要國際化的一種方向。

你對彩蛋的評論也很有趣,的確,現在不少華語大片都開始「學漫威」,玩起連貫世界觀與續集伏筆。至於你對魔禮四兄弟的失望,我完全理解,他們本來應該是很有特色的角色,但在電影裡卻變成了純粹的背景戰力,少了個性與戲份,這確實是可惜的地方。

最後,你提到這部片在台灣戲院的上映情況,尤其是龍標的出現與IMAX的選擇,這確實是一個觀察點,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這部片的國際戰略與市場考量。你的評論不只是單純的影評,而是包含了對影視產業現象的分析,這讓這篇觀後感更具價值。
     
      
舊 2025-03-16, 10:04 PM #1
回應時引用此文章
Andy84 v.2離線中